小学生给同桌打工赚钱合适吗?

  今年9月,福州郑先生的儿子进了鼓楼区一所重点小学上一年级。每天郑先生会给儿子5元零花钱,可没想到,儿子零食照吃,漫画书照买,口袋里的零花钱不减反增。郑先生夫妻把儿子一个月剩下的钱收集起来,发现居然有几百元。

  钱从哪来?郑先生通过一个多月的“侦查”,发现儿子同桌是个“有钱人”。

 郑先生的疑虑,在孩子刚开学不到一周时间就产生了。因为他每天给的零花钱,基本上也就够孩子吃点零食,偶尔买点课外书。

  “但他妈妈洗衣服的时候,发现孩子口袋里居然有10元、20元的钱,最多的时候,找到32元钱。”郑先生说,刚开始,他以为孩子做坏事了,为了抓到证据,他和爱人只是偷偷地把钱收起来。

  之后,每次上下课,郑先生都亲自接送,并没有发现孩子去过别的地方,看来,钱是从学校内得到的。问了老师,老师也说不知情。

  觉得事情不能再拖延下去的郑先生,对孩子进行了“审问”,结果让他大跌眼镜。原来,儿子同桌的父亲是一位企业主,每天会给孩子100多元的零花钱,而且必须花完,否则回家就会被骂。

  郑先生的孩子经常帮同桌跑腿,买点东西,偶尔还帮忙做点作业,每次都会收到几块钱的“报酬”。

  “我无法接受这种教育方式,马上打电话给老师,要求调换座位。”郑先生说,自己还找到孩子同桌的家长,将所有钱还给对方,“更夸张了,他让我别大惊小怪,说这是他的教育方式”。

  富爸爸林先生觉得自己并没有做错,他坦言,孩子也是花了好几万赞助费才能读上现在的小学,“和钱相比,孩子以后获得的人脉关系,价值要高得多”。

 双方教育观点针锋相对:

 1“穷”爸爸:应该教会孩子尽可能多地存钱,只有节约,才能创造财富。

 富爸爸:教孩子将钱花得有价值就可以了,花多少无所谓,开源远比节流重要。

 2“穷”爸爸:不能给孩子太多零花钱,否则孩子大手大脚惯了,长大后就很可能学坏。

 富爸爸:自己的老家在闽南,当地很多家长都是给孩子比较多的零花钱,因为孩子会花钱了,以后才会懂得赚钱。

 3“穷”爸爸:孩子可以互相帮助,但这是友情的表现,不应该用金钱体现,而且孩子的首要任务是读书。

 富爸爸: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劳动的价值,明白社会分工,这是体现社会进步的表现。

  两种方法孰优孰劣,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。这里面有很多值得商榷的问题。

第一,教会孩子花钱与理财,并不等同于每天必须花掉相应额数的钱。

第二,节省着花钱,也不等同于就是完美的理财观念。

第三,成人的观念和游戏规则,最好以不影响到孩子的生活与自由为前提。

在学校里让同学帮忙跑腿,就是认识社会分工的好方法吗?会因为金钱而忽略了友情与善良吗?而因为这个就让老师调换座位,拒绝交往,对于纯真的童年时代来说,也是一种“野蛮”的人际关系干预。

  富爸爸是企业家,有的也自然是企业家的思维。我们不能武断地说,较之“勤俭节约”的传统教育方式,它就是错的,就会把孩子教坏。现代社会,能够赚钱养活自己,并且生活得好,已经是越来越不能被忽视的能力。

美国波音公司创始人威廉•波音也是这样教育子女的:“旧的不去新的不来,如果你有买新东西的欲望,你就有拼命工作的动力,扔掉旧东西反而能刺激人更多地创造财富。”欲望是人进取最原始的驱动力,这样的教育方式似乎也更符合人性,符合现代社会的竞争氛围。

  一个人在这个复杂的社会里能否成功,主要取决于三商,即智商+情商+逆商。智商与先天素质有关,不能强求,但情商与逆商主要与童年时代的教育有关。情商就是与人沟通交往及影响别人的能力,逆商就是承受失败挫败误解误会的能力。

  富爸爸教会孩子用金钱去影响别人,然而很多东西不是金钱可以获得的。真正能够打动人心的是真诚,是品格,是才华。“富爸爸每天会给孩子100多元的零花钱,而且必须花完,否则回家就会被骂。”请问孩子每天轻而易举、不用付出任何努力就可以拥有大把的钱,不管遇到任何困难首先想到用钱去摆平,这样能够更好地培养孩子承受失败挫折的能力吗?

  华语地区首富、香港长江实业集团总裁李嘉诚的二儿子李泽楷,从小学时,就在课余从事杂工和侍应生的工作,周日还到高尔夫球场当球童,以赚取零花钱。

  不管任何教育方法,只要更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情商,更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逆商,就是好的教育方法。

 65人格就会不断地被扭曲,慢慢地发展成另一个“我”

图片65:人格就会不断地被扭曲,慢慢地发展成另一个“我”

我们之所以会形成现有的人格,完全是因为在孩提时所受到的创伤。例如,在婴儿时期我们期待被爱,期待被关怀和拥抱,如果这些需求没办法被满足,我们会受到伤害,本能地会做出反应来自我保护。

如果伤害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,这种自我保护能力会不断地被启动,我们的人格就会不断地被扭曲,慢慢地发展成另一个“我”,一个远离高层自我或自性本体的“我”。

170所走的道路是自己选择的,我们就会有强烈的责任心

图片170:所走的道路是自己选择的,我们就会有强烈的责任心

一个人的人格基础是六岁前形成的。教育方法和内容固然重要,但都比不过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模式,孩子六岁前与父母或其他主要抚养者的关系模式,会内化成孩子内在的关系模式,即理智自我与情感自我的关系模式。

理智自我与情感自我的关系模式不仅决定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,这个关系模式还会投射到我们与他人、与社会乃至与世界的关系上去。

如果我们所走的道路是自己选择的,我们就会有强烈的责任心,因为不能推给谁,只好自己扛。

226给你的孩子多一些机会吧,包括犯错误的机会

图片226:给你的孩子多一些机会吧,包括犯错误的机会

一个人处理危机的能力,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往处理危机的经验。生活的能力不是凭空生成的,它需要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一点点地培养、获得。如果你没有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独立应对“小”问题的能力,比如,生活基本的自理能力;自己处理和同学之间的小摩擦;合理安排业余时间等等,那么,你又怎能期望他在未来的生活中,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、婚恋矛盾、事业选择这样的“大”问题呢?

为了避免你的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面临更大的困难,给你的孩子多一些机会吧,包括犯错误的机会、遭受打击的机会,这是他们的权利,也是为人父母的责任。

203人对生存价值的需要,比生存本身更强烈

图片203:人对生存价值的需要,比生存本身更强烈

一个孩子得到的爱、关注、认可不够,得到肯定和鼓励比较少,就会感觉自己没有价值。

当一个人感到自己没有存在的价值,他就没有自尊。没有自尊,就没有价值感。没有价值感,这个人就要消失掉,没有人愿意消失,在消失自己之前他要证明自己有存在的价值,于是他就开始捣乱,以此证明自己有存在的价值,你们还会关注我。

人对生存价值的需要,比生存本身更强烈。当孩子被贬损得一无是处时,就会表现出明显的抑郁,既影响健康,还会产生厌世情绪,甚至会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极端举动。

当孩子意识到自己很有价值时,会从内心升起一股强大的力量,当自己感到强大时,谁也不能将他击倒。

221图片221:教育孩子之难,难在双亲自己是否人格完整

图片221:教育孩子之难,难在双亲自己是否人格完整

保持关系比教育更重要,父母和子女没有良好的关系,你说什么他都听不进,甚至你越说他越反着做,还有什么教育可言呢?不仅教育的目的达不到,还会失去人间最宝贵的亲情。

当你和孩子成为最好的朋友,你们同喜共悲的时候,不必教育,你的期望也会成为孩子的愿望,那就不仅会收获孩子的成功,还会收获亲情的幸福。

教育孩子之难,难在双亲自己是否人格完整,是否乐于宽容与变通。要把孩子教育好,首先父母自身必须成为一个好的模范,不然,上行下效、承先启后,孩子必然会出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