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岁孩子认为自己是狗,不是人类,怎么办?

求助者(女性,32岁):老师,如果孩子从小就被带他的人告诉他他是狗,现在四岁了,怎么办?

咨询师:可以纠正的呀。

求助者:那该怎么纠正??要怎么做?

咨询师:理解孩子的基础上改变孩子的自我认定。

求助者:从小就这样灌输他,跟他说他是狗,然后跟他说狗吃骨头,天天煲骨头汤给他喝,天天叫他说吃骨头罗,好吃吗?这样。怎么办啊?

那个人是他婆,他婆天天在学狗叫,经过我的照顾后,他突然问我:妈妈,我是人吗?我没有立即看他说是不是,迟疑了一下,说是啊,谁说你不是啦?这样,其实我儿子知道这个事的,他觉得我没有说服力。儿子知道我知道他跟同学说他是狗,我没有立即马上回答他,他觉得我也不确定那样,怎么办?

咨询师:用明确的肯定的语气对他说。他长得像人,又不像狗。就说:你是人,你看你是不是长得像人?

求助者:他很自卑,他觉得他很丑,他觉得他不好看,其实他长得很好看。怎么可以确定他纠正过来没有?他在学校可能跟人家说我是狗这样啊。

咨询师:要尊重孩子,理解孩子,信任孩子,多夸奖孩子,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纠正他的错误观念。

求助者:现在学校所有人都笑他。

咨询师:必要时带孩子来当面心理咨询治疗。

求助者:本来他是信任我才问我的,现在搞成这样,我该怎么做?

咨询师:你缺少方法和艺术,必要时当面辅导吧。

求助者:他要继续去上学还是换学校?

咨询师:你要接受辅导,孩子要治疗。教你怎样与孩子交流。继续上学吧。

求助者:学校那方面对他有什么影响?

咨询师:要及早纠正的,纠正了可以继续在原来的学校。

求助者:现在没有纠正到啊,怎么办?

咨询师:没纠正好,就算转到新的学校,也会出问题的。

求助者:那就纠正后再去学校?怎么确定孩子有没有纠正好?

咨询师:看孩子的言行举止就知道了。

求助者:平常看根本看不出来。

咨询师:交流就容易看出来的。

求助者:没纠正过来会有什么后果?

咨询师:会自卑,人际关系出问题。

求助者:那我教他人际关系就行了呗?

咨询师:要改变他的自我认定。

求助者:不是很明白。

咨询师:就是改变他自己对自己的评价。

求助者:那还是不能让他知道他自己是人类?

咨询师:通过不断跟他对话来纠正他的思想。

比如对儿子:宝贝,你曾经问妈妈:“我是人吗?”,婆婆曾经跟你开玩笑地说你是狗,你真的以为你是狗,是不是这样?

儿子:是啊,我感觉我就是狗呀。

对儿子:狗身上有很多的毛毛哦,但是你的身上没有狗毛哦,是不是这样?宝贝。

儿子:我身上是没有狗毛。

对儿子:你的身上既没有狗毛也没有狗一样的前脚和后脚,是不是这样?

儿子:我是没有狗的脚。

对儿子:你也没有狗的嘴巴和耳朵,是不是这样?

儿子:我是没有狗的嘴巴和耳朵。

对儿子:狗狗有尾巴,但你没有,是不是?

儿子:我当然没有狗的尾巴。

对儿子:你的长相跟人是一样的,跟狗是完全不同的,是不是这样?

儿子:哦,我知道了,我长得像人,所以是人。我长得完全不像狗,所以不是狗。

对儿子:我宝贝真聪明。婆婆过去说你是狗是跟你开玩笑的,婆婆当然知道你的人。婆婆说得多了,宝贝就相信了,是不是这样?

儿子:是的,我现在相信我是人了。

 

 

一个人的人格形成最重要的时期是6岁之前,一个孩子在6岁之前如果得到充分的爱与充分的自由,人格发展就会比较正常,反之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障碍。

按照在人际关系中的互动情况,可以分为四种类型:

第1种类型:回避型依恋模式

这样的人不愿意与人有太多的交集,他们需要保持很大的空间,害怕别人进入他的心灵领地,他也不愿意进入别人的心灵领地。他不愿意依赖别人,也不让别人依赖自己,喜欢独来独往,自给自足。他不会轻易对谁投入太多感情,相比谈恋爱,他们更爱工作,更爱独处的自由。

之所以出现这种心理,是因为在童年或青少年时期,他们在人际关系受伤太多,于是害怕亲密或亲近关系,因为关系越近越容易受伤,不发生关系就不受伤。因为害怕在关系中受伤,于是就显得比较孤傲,孤傲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伤害。

第2种类型:缠人型依恋模式

这样的人特别害怕孤独,特别害怕被人抛弃,所以会紧紧地纠着他认为可以缠的人。这些人渴望亲密关系,渴望跟他人产生强烈的情感连接,否则他们会感觉到异常的孤独和不自在。他们必须把自己和他人绑在一起,才感觉到安全。他们喜欢分享自己的生活,希望自己成为他人生活中的一部分。有了伴侣之后,会很迫切的想要跟伴侣同居,从而使关系更加稳固亲密。

出于对爱强烈的渴望,他们很容易把身边的伴侣理想化,一旦这个伴侣抛弃了他,离开了他,他就会感觉痛不欲生,感觉自己的人生跌入谷底。

第3种类型:混乱型依恋模式

这种类型的依恋者兼具前两种类型的特点。他们的内心非常矛盾,渴望被理解,又害怕被拆穿。渴望情感上的亲密关系,又发现他们很难真正去信任和依赖他人。所以他们在关系中总是忽冷忽热,若即若离,变幻莫测,令人费解。

第4种类型:安全型依恋模式

在人群中有将近50%的人属于安全型依恋模式,这是一种非常健康的依恋关系。

安全型依恋者在童年时期,多半都能得到父母的积极回应,父母经常跟他们互动,进行大量的身体接触和眼神交流,他们的情感需求获得了很大的满足。

他们在内心深处感到爱、温暖和安全,所以他们在成年之后很少会产生真正的空虚感。

 

 170所走的道路是自己选择的,我们就会有强烈的责任心

图片170:所走的道路是自己选择的,我们就会有强烈的责任心

一个人的人格基础是六岁前形成的。教育方法和内容固然重要,但都比不过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模式,孩子六岁前与父母或其他主要抚养者的关系模式,会内化成孩子内在的关系模式,即理智自我与情感自我的关系模式。

理智自我与情感自我的关系模式不仅决定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,这个关系模式还会投射到我们与他人、与社会乃至与世界的关系上去。

如果我们所走的道路是自己选择的,我们就会有强烈的责任心,因为不能推给谁,只好自己扛。

203人对生存价值的需要,比生存本身更强烈

图片203:人对生存价值的需要,比生存本身更强烈

一个孩子得到的爱、关注、认可不够,得到肯定和鼓励比较少,就会感觉自己没有价值。

当一个人感到自己没有存在的价值,他就没有自尊。没有自尊,就没有价值感。没有价值感,这个人就要消失掉,没有人愿意消失,在消失自己之前他要证明自己有存在的价值,于是他就开始捣乱,以此证明自己有存在的价值,你们还会关注我。

人对生存价值的需要,比生存本身更强烈。当孩子被贬损得一无是处时,就会表现出明显的抑郁,既影响健康,还会产生厌世情绪,甚至会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极端举动。

当孩子意识到自己很有价值时,会从内心升起一股强大的力量,当自己感到强大时,谁也不能将他击倒。